【社區關懷與實踐】課堂內容精要

角聲使命小組【初級導航員】課程

社區關懷與實踐

(課程簡介及要求)

講師:陳熾牧師 

日期:2022年4月15, 22, 29日; 5月6, 13, 20, 27日;6月3, 10, 17日。逢週五早上10:15-12:00,共十課。

地點:角聲福音廣場(42-35 Main Street, 2FL, Flushing, NY 11355)

直播:zoom ID:  929 444 0054

 

課本《公共的信仰》,角聲書室有售,每本20美元,本地郵寄另加5元。地址:42-35 Main Street, Suite 2I,Flushing,NY 11355,電話:   718-799-8228 聯絡Grace,服務時間: 朝九晚五。

其他:本課程另有五本参考書,歡迎瀏覽參考書籍簡介

報名:【使命小組】導航員課程/加入【角聲使命小組】  

 

第一課

本課資料:第一課簡報(ppt)

本課重點(蘇海玲整理):

認識使命‧勇於實踐

第一課主題是「基督徒的使命觀」,身處這人心不安的殘破社會,信徒該學效耶穌基督關愛、憐憫人的心腸,提升向社區傳福音、關懷個人與社群需要的使命感,以「服侍人、榮耀神」為目標;同時,培養以《聖經》為原則的基督徒世界觀、價值觀,扭轉社會風氣,發揮影響力,成為社區的明亮燈臺。

關注移民‧重建社群

陳熾牧師提到「實踐神學」與「移民神學」的概念,當華人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移民群體,我們需要審視這群「外族聚居」者所面對的處境和生活壓力,以同理心、耶穌的心腸來關愛社區裡的弱勢社群與被遺忘者;又連接教會推動宣教活動,建立接觸點與關愛平台,實踐「愛上帝、愛鄰舍」的使命人生。

心意更新‧結伴同行

「使命小組」是「使命人生」的縮影,是一場初念淺、轉念深的屬靈操練過程,求神賜我們得以「打開心竅」、有屬靈的透視力,能夠重新思想自己的使命和定位,不被固有的盲點、框框阻礙,心意更新而變化;並藉使命小組建立彼此鼓勵、共同實踐的信仰關懷群體,樂於遵行大使命,把神的愛傳揚開去。

愛神愛人‧突破障礙

我們原不懂得怎樣愛,惟神的愛教懂我們怎樣相愛。這世界有許多因素攔阻我們愛神愛人的心,因此學習反思、警醒、建立彼此扶持的小組群體非常重要。沒有愛主的心,就沒有使命可言,愛人時也是有心無力,甚至無心無力。願意我們成為「有使命感、有知識、有見識」的基督徒,活出愛神愛人的美好生命。

 

第二課

課前預讀:本課程推薦《公共的信仰》第四章:人類的興盛封面及版權頁序言訂購表

本課資料:第二課簡報(ppt)

本課重點(蘇海玲整理):

愛神才有使命人生

哥林多前書16章22節:「若有人不愛主,這人可詛可咒。主必要來!」

第二課接續第一課重申「沒有愛主的心,就沒有使命可言」,而「愛」是需要付代價的,那不單是“Phileo Love”——屬於感情層面的愛,而是“Agape Love”,是理性、不變、恆久、犧牲的愛。當我們有愛神的心,多認識神、與神相遇,也了解責任與賞賜的關聯,終能成為一個有使命感、屬靈生命成熟的基督徒。

行動表達神的美善

腓立比書2章5節:「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。」

我們當行公義、好憐憫,謙卑的與神同行;服侍人時追求和睦、對話溝通。要培育這樣的心志,也是基於對神的愛。有愛神的心,就自然渴望與神結連;有了結連,就更明白神的心意——以基督的心為心,就能靠聖靈參透萬事;有了參透萬事的視野,就會形成以《聖經》為核心價值的世界觀、社會觀、人生觀,以抗衡世界歪曲的價值觀。

作一個公開的信徒

馬太福音5章14節:「你們是世上的光。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。人點燈,不放在斗底下,是放在燈臺上,就照亮一家的人。」

教會與信徒不該是不問世事、袖手旁觀的一群,我們更應以基督徒世界觀審視社會文化,作出改變和發揮影響力,以幫助社區上有需要的人。正如政治人物John Thune所說:「我有基督教的世界觀,它塑造了我看待問題的方式。我對此不表示歉意,也不認為有信仰的人應該遠離公共場合。」主教導我們要作世界的鹽和光,這也是我們今天一同學習、並建立使命小組以關懷牧養周遭的人的原因。

願我們以「愛」的名題說起,重新回顧神在我們每人身上的作為,重新思考我們的共同使命,為我們的城市、我們的社區獻上自己。

 

第三課

課前閱讀:

  1. 夏忠堅:教會如何開始社會工作〉收《愛你的鄰舍-教會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》(請特别注意:莫陳詠恩,《教會在世:踐行上帝的使命》本土城市宣教的十二個範式 )
  2. 胡志偉:教會對社區熱誠冷卻—— 進場參與退場思考

本課資料:第三課簡報(ppt)

本課重點(蘇海玲整理):

第三課主題為「教會的社會意識與責任」,教會肩負宣揚福音與社區關懷的使命,兩者密不可分,使教會成為世界的鹽和光、作為祝福社區的燈臺。

在「實踐神學」的理念裡,社會、個人、教會三者是彼此交疊、互相緊扣的;而教會是我們個人信徒生活、社會生活的定標,不單在信仰層面上牧養、建立、提升信徒,滿足人身心靈的需要,更從實踐關懷層面上幫助信徒,有計劃、有步驟地解決或預防社會問題,調整或改善社區關係,減少衝擊並加強凝聚力,這是教會缺一不可的責任。反面來說,教會失衡會造成信徒信仰生命的撕裂,舉例如香港近年發生的社會運動和新頌教會(Hillsong)的墜落,讓我們重新思考教會於個人、社會的責任與影響力。

除此之外,我們需要打破教會事奉的迷思與誤區:把事工當成工作、馬大與馬利亞心態的兩極化(信仰與世俗/社會生活的傾向)、事奉質與量的對稱、身分文化認同的混淆、重視事(任務)與重視人(生命、關係)的失衝⋯⋯這都是我們需要彼此提醒的功課。

「角聲使命小組」不是孤軍作戰,而是有整個角聲的事工與團隊作為後盾,讓小組成員與受關懷的對象得到隨時的幫助與支持,以實質行動讓社區大眾得到愛與關懷。誠邀弟兄姊妹加入「角聲使命小組」行列,參與城市關懷佈道行動!

 

第四課

課前預讀:《公共的信仰》序言

本課資料:第四課簡報(ppt)

本課重點(蘇海玲整理):

前三課我們建立了基督徒「使命觀」、「世界觀」的概念,探討「教會的社會意識與責任」,第四課進入實踐的部分,先了解「現今教會的瓶頸」與信徒覺醒的重要性,再談到「角聲使命小組」與教會宣教關懷的兼容性,繼而進一步反思基督徒的社區參與。

以《舊約》約拿先知為誡

當耶和華吩咐約拿先知前往尼尼微城去召人悔改,約拿的第一反應卻是逃跑——我們總是拒絕上帝交托給我們的工作(宣教與關懷),躲在自己的安全島上,這也造成了教會內部的惡性循環:缺乏有聖經世界觀的領袖群、領袖群受限於觀念的瓶頸、教會老齡化反映出與時代脫節、僵化思維導致下一代抗拒與完全脫鉤、教會在社區的影響力持續下降⋯⋯但當我們願意負起基督徒的使命,神必為我們成全;一切都是神的工作,祂卻選召了我們來做,這是神喜悅的,也是我們生命的祝福。

藉使命小組培養宣教情懷

「角聲使命小組」以小組形式,強化教會原有對社會及政治的責任,透過進入、認識、參與社會、社區、鄰舍的實際關懷行動,建立「處境化」的宣教情懷,讓我們帶著認同感、同理心、更大程度的關注服務社區及宣揚福音。具體行動實踐:

  • 了解、分析、參與:所處的社區
  • 為社區禱告:生態環境、黑暗的角落、不公義事件、弱勢社群
  • 鎖定關懷對象:認識、接觸、關心
  • 創造機會:製造接觸的條件與關懷機會

學像耶穌的樣式,跟隨到底

如像耶穌基督對撒馬利亞婦人(約翰福音 4章)的主動關懷,我們也要學習降卑、去除成見,除去種族、社會、思想、文化的攔阻,為主奔跑不放棄。以詩歌《I Have Decided to Follow Jesus》互勉:I have decided to follow Jesus; (3 times) No turning back, no turning back. The world behind me, the cross before me; (3 times) No turning back, no turning back.

 

第五課

本課資料:第五課簡報(ppt)

本課重點(蘇海玲整理):

放下自我,主動接觸

這一課接續上一節談到耶穌對井旁撒馬利亞婦人的關懷榜樣,教導我們學效主的樣式:主動了解聆聽、分析處境、正視現況、關懷牧養,也是「使命小組」期待對社區作出的貢獻。(推介The Chosen影集:The Chosen Jesus and the Samaritan Woman At The Well

時地人事,處境關懷

在實踐關懷時,我們要問這五個問題:誰?何時?何地?何事?哪些人事物牽涉其中?使我們的關懷更具針對性、更切合對方的處境;同時要梳理自己的思緒,調整關懷策略。另外,參考社會工作方面的經驗(「使命小組」裡組員與組員間感情深度更深),關懷過程中有七大原則:個別化、有目的的情感表白、有控制的情緒涉入、接納、非批判的態度、案主自決、守密。

思而行動,有效服事

Paul Ballard 及John Pritchard合著的《實踐神學導引:服事中的神學思考》提出實踐更新的六個面向:認知、情感、行動、社會與政治意識、個人靈性、人際關係。這些概念都提醒我們作為「使命小組」成員,不但要裝備自我、增進知識,也要持續思考,再把思考化為實際行動,使關懷宣教的工作更為有效。

經驗分享,彼此激勵

課堂末段邀請到一直與「角聲」合作的陳明利律師,從專業角度分享基督徒服務社區的一些看法:以上帝的標準為原則,了建團隊建立的重要性,在服務中也抱著傳福音的使命,看人為寶貴,不單是口頭上關懷,也在行為、實踐上使人得益,這都是神所喜悅的。

如陳熾牧師對「使命小組」先行導航員的勉勵,願我們有激情、有原則、有對象、有策略、有方法、有行動,能成為身邊的人與這個社區的祝福!

 

第六課

本課資料:第六課簡報(ppt)

本課重點(蘇海玲整理):

願意為人多走一里路

「關懷佈道」、「關懷牧養」——需要心志和行動的結合,陳熾牧師勉勵「角聲使命小組」成員應有的生命素質,是願意為人「多走一里路」,帶來真正的關懷與醫治。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看重每一個靈魂,作為跟隨祂的門徒,要學效主耶穌的心腸,對靈魂有真實的關切,把他們的處境、困難放在禱告裡;也盼望達致「人人宣教、家家宣教」的願景。

反思和擴展佈道策略

為了配合不同人的不同需要,佈道方法不應是單一枯燥的,因此,反思、調整、擴展佈道策略尤為重要。佈道策略多樣,包括城市福音運動、友誼佈道、逐家探訪、戶外佈道、電影欣賞、人道關懷、社區互助、大眾傳媒、文字工作等,還有更多,都是針對不同的處境和人們;基督徒絕不應陷入怠惰(Idle),而是為了神的工作轉化思維,積極求進。

學習保羅傳福音的心

哥林多前書 9:22:「對軟弱的人,我就成為軟弱的人,為了贏得軟弱的人。對什麼樣的人,我就成為什麼樣的人,一定要拯救一些人。 」、9:26:「因此,我奔跑不像沒有目標的;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。」傳福音不是空談,而是透過接觸、認識、接納、關懷,靈活地把福音見證出來;這裡面是有計劃、有策略地實行的,讓我們有意識地培養自身的「專業」和「敬業」態度,除了精湛的學識和卓越的能力,更要有服務奉獻、利他的精神和職業倫理道德的規範,這才使我們能做好神所交托的福音聖工。

學習中心為溝通橋樑

角聲學習中心」主任Joanna姊妹與學員分享中心的事工與服侍,強調「愛和溫暖」是中心渴望向社區傳遞的,為心靈或生活上有需要的人提供及時協助,又與師生建立關係、疫情期間懇切關懷及捐贈口罩到前線⋯⋯呼應陳熾牧師說到的「多走一里路」,把愛與關懷、福音的種子播在社區的土壤裡。

 

第七課

本課資料:第七課簡報(ppt)

本課重點(蘇海玲整理):

具備專業態度    免陷信仰失衡

 課上再次重申城市關懷宣教士須具備專業、敬業的態度,當中「服務、利他」的精神尤為重要,也是基督信仰裡的基本元素;我們敬畏神、榮耀神,相信上帝所給的恩賜已足夠我們服事他人,同時避免墜入靜態、不動、固步自封的「怠惰」(Idleness)狀態。

我們要以神為重心勾勒不「怠惰」信仰的輪廓:神賜福——在工作中成功;神拯救——不被失敗擊倒;神導引——能負起道德責任、展現卓越的道德;神給予工作的意義——藉我們的工作創造、救贖世界。

持守信仰操守    學效保羅奔跑

基督徒在個人和團隊上都應堅持信仰操守,包括服務的素質與誠信度;保護個人、教會、機構的信譽;作周詳計劃、執行前先準備、設定清晰目標、努力建立團隊運作、評估拓展瓶頸。勇於學習保羅的宣教人生:「所以,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;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。我是攻克己身,叫身服我,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,自己反被棄絕了。」(哥前9:26-27)

在服務項目與個人佈道上,須關注到群體宣教的整全性及連接性,不單關心人肉體的需要,也進入到人內心更整全的需要;清晰有目標,像保羅跑完那在世時當跑的路,當那日在神的寶座前,不會後悔沒跑完當跑之路,而且一生都有活得有方向、有使命。

循宣教處境化    為神找回迷羊

從史考特.莫羅(A. Scott Moreau)所著的《扎根本土的宣教:宣教處境化的實踐模式》Contextualization in World Missions: Mapping and Assessing Evangelical Models中,重溫宣教「處境化」(Contextualization)的重要性與認識六種不同角色:促進者——使人有能力;引導者——引導、帶領;使者——宣揚、宣佈;探路者——發現、探索;先知——聲明、宣告;恢復者——醫治、趕鬼、恢復,這些角色各有不同,但我們可同時擔任多種角色,求神引導我們發起處境化「基層宣教」,在餐飲業、按摩店、美甲店、裝修、保姆、超市等行業及鄰舍裡,透過關懷服事,為神尋回在信仰上迷失的羊。

課堂尾段邀請到角聲福音廣場同工Kailin凱琳姊妹與同學分享社區服務與關懷佈道的經驗,「角聲」透過關注社區的COVID-19檢測站及疫苗車安排、捐血活動及低收入報稅服務等,透過真實的服務行動,傳遞主耶穌的愛,實踐「角聲」的宗旨:了解社區大眾需要、深入各階層傳福音、聯合教會達成使命,如「使命小組」成為教會與教會、教會與機構間的橋樑,為著耶穌基督交托我們的大使命,同心合意,興旺福音。

 

附圖: 角聲福音廣場行政經理陳凱琳姊妹的分享重點:社區關懷乃角聲的佈道使命,「使命小組」成為基督教會、福音機構之間的橋樑,讓人成為主的門徒。

 

第八課

本課資料:第八課簡報(ppt)

本課重點(蘇海玲整理):

課程進入第8節,陳熾牧師重申本課程的三大目標:讓學員學習主耶穌的樣式關懷社群、提升向社區傳福音的心志、建立以《聖經》為原則的基督徒世界觀以影響社群,成為社區的燈臺。而「角聲使命小組」肩負使命,進入社區,以生命影響生命。 

作為「使命小組」成員,要懂得與人分享信仰生命的智慧:平安、喜樂、滿足;正面、樂觀;進取心;樂於助人;有愛心;有盼望。我們不單分享智慧,也從分享過程中領受智慧;不單醫治人,也接受醫治,體驗生命互動的智慧。現代人心靈衰竭,只求個人滿足,智慧「給予者」帶人走出狹小的盼望,透過分享個人生命見證,介紹智慧的源頭耶穌基督,藉禱告、交托、順服把改變生命的主權交還給神,以彰顯神的榮耀,成為福音的播種者。

「使命小組」是「以德服人」,所謂的「德」是上帝的美德,也是愛的源頭——願意謙卑服侍眾人,以愛的信仰生命灌溉枯竭的生命。透過彼得前、後書兩節經文體會「使命小組」分享智慧的進階:「你們既除去一切的惡毒、詭詐,並假善、嫉妒,和一切毀謗的話,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,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。」(彼前2:1-2)又順聖靈而行,生命不斷長進,如此,我們不單擁有好的品格,也具備屬靈的認知、警醒的節制、熱切的耐心、對上帝完全的敬畏、愛弟兄姊妹的心與慷慨的愛心(彼後1:4-7)。

本節邀來「角聲癌症協會」Vivian同工分享癌協的愛心服事,藉心靈加油站、癌症相關講座、家居/醫院探訪、臨終施洗、戶外活動、聊天慰問等形式,微小的工作讓上帝的愛走進人心裡,成為癌症病友與家人的曙光。

 

第九課

本課資料:第九課簡報(ppt)

本課重點(蘇海玲整理):

接續上一課「使命小組引導人進入有智慧的信仰生命」的主題,這一節講到「使命小組得著城市的策略」。陳熾牧師重申我們要實踐大使命,應當認識社區移民群體的難處,落實愛神愛人的大誡命,分享從神領受的豐盛,為移民社區帶來盼望!以《詩篇》56篇互勉:當大衛遇到困難,依然讚美高呼「我倚靠神,必不懼怕」,我們也當有如此堅定的信心。

做一個城市的信徒

Floyd McClung 馬克倫《以神的眼光看城市》教導信徒「做一個城市的使徒」,帶著上帝的眼光審視社區;警覺社區中偶像崇拜、異端林立的景況;培養屬靈的觸覺和反應並為社區的困境禱告、禁食、憂傷;以此激發愛心、加深傳福音的負擔;支取屬靈的能力、使用主所賜的權柄來宣揚福音;不可或缺的是實際參與福音事工行動,以生命影響生命。

其他推介閱籍:Floyd McClung《聖潔與今世的邪靈》、C. Peter Wagner《福音‧轉化‧新思維》、A. Scott Moreau《扎根本土的宣教》、董家驊《21世紀門徒現場》;電影《和平之子》(1962年,Don Richardson主演)。

重建城市帶來復興 

作為一群「城市的信徒」,重建城市、得著城市、贏得城市是每個信徒的責任與本分,也是集體當全力以赴的目標,在社區的各個領域層面發揮影響力。學效尼希米得著城市的屬靈原則,心志與行動缺一不可。如像現代「救贖教會」(Redeemer Church)贏得城市需要運動,由基督徒成立和發起,為城市的平安、尤其是窮人的平安效力。

本課邀來「角聲」家庭事工部Karen樓虔同工與學員們分享,家庭是上帝在地設立最根本的制度,需要建立和守護。透過「培養卓越的下一代」家長工作坊(與愛家協會合作)、兒童聖經故事屋、結合藝術課程以幫助小孩子身心靈發展、疫情期間增加與家長的線上交流,以服事社區中有不同需要的家庭與孩子們。

 

第十課

本課重點(蘇海玲整理):

「角聲使命小組」初級導航員課程「社區關懷與實踐」來到最後一節,課上回顧各節重點,陳熾牧師鼓勵學員們持續學習,以所學到的知識塑造生命素質,竭力為主事奉。

透過學員分享,一同重整這十週所學的心得如何造就我們的使命人生,包括在剛過去福音營(6月11、12日)的體驗與實踐,我們曉得「沒有愛主的心,就沒有使命人生」,愛主的心是對神話語的渴慕、也包括見證神在每一位基督徒身上的作為,因此我們要裝備成時刻的見證者、傳道者,操練在有限時間內把個人得救經歷、蒙召見證說得明白,不放過佈道的機會;同時經歷「使命小組」以小組形式彼此支持、補足的重要性,我們並不是孤獨地傳福音,而是相信萬事都互相效力,轉介扶助,能針對性地、有機地關懷佈道。

基督徒服事人、榮耀神,在各人的身份、崗位裡實踐大使命;面對社區的龐大需要,我們要學效主耶穌基督的榜樣:主動尋找、願意降卑、放下成見,同時看到自身的不足,藉著操練、禱告,讓屬靈生命一點點成長起來。

在生活裡,隨時隨地都有傳福音的機會,我們要培養起對社區需要的敏感度,帶著基督的愛,向不同文化、語言、背景的人提供適時的幫助,無論在機構前台、居所附近、各類社區中心或活動,甚至去診所看醫生,在生活的每一個層面,求神讓我們能用心聽見、看見鄰舍的處境和需要,樂於與人建立關係,愛鄰舍、為人多走一里路,為社區帶來改變。

在現今世代傳福音遇到很多困難,教會裡也出現許多疲乏,福音機構作為教會與社區的橋樑,要把破碎、迷失的靈魂領到教會,聯合教會共同達成使命。學習需要實踐,願意我們所學的不單停留在知識上,而是真正實踐落實在生活、職場、家庭裡,為了福音的緣故,有方向地奔跑,彰顯神的愛,榮耀主名!

 

更多內容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