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如何克服傳福音時被拒絕?
王大為牧師
「牧師,我真的想傳福音,可是我害怕被拒絕。」這句話,也許你聽過,也許你心裡也曾經說過。
許多信徒熱愛主,願意服事,但當教會呼召大家到街上派發單張、探訪陌生人,心中卻不安、退縮。不是不愛主,而是害怕那種尷尬、冷漠的眼神、甚至一句「我不需要宗教」的回應。
「被拒絕」的感覺,是人最深的情緒創傷之一。心理學家指出,當人被拒絕時,大腦所感受到的「痛」與身體受傷的痛楚極為相似。拒絕不是單純的社交挫折,而是一種「自我價值被否定」的經驗。
一、為何人害怕被拒絕?
心理學告訴我們,「被拒絕的恐懼」(Fear of Rejection)根植於人類最基本的需求——被接納與歸屬感(Belongingness)。當我們被拒絕時,大腦會觸發一連串的防衛反應,類似於被威脅的狀態。這些反應通常表現在三個層面:
- 自我價值的動搖
被拒絕的經驗常讓人懷疑:「是不是我不好?」、「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?」心理學稱之為「內化的拒絕」(Internalized Rejection)。久而久之,一個人會把「他人拒絕我」誤解為「我不值得被愛」。
在傳福音時,當對方拒絕福音,我們往往誤以為他們是在拒絕「我這個人」,而非「信息的內容」。這種混淆,會讓人把福音行動變成自我價值的考驗。
- 自我防衛的形成
為了避免再受傷,人自然會建立「防衛機制」,包括:
- 逃避型防衛:乾脆不去面對(例如:不參加佈道活動、找藉口避開)。
- 表現型防衛:過度強調成功,想用「能力」或「表現」來證明自己。
- 合理化防衛:用屬靈理由掩飾恐懼(例如:「現在社會不適合街頭佈道」)。
其實,這些防衛行為的核心不是理性,而是內心深處那句話:「我怕再被否定一次。」
- 完美主義的傾向
一些信徒在被拒絕後,會變得更想「掌控」或「完美」——希望一切都計劃好、話都講得漂亮,才敢開口傳福音。這背後其實是一種焦慮:「只要我完美,別人就不會拒絕我。」但事實上,福音的力量從來不在於完美的說詞,而在於真誠的愛與信心的順服。
二、如何克服害怕的心理?
聖經從不隱瞞「被拒絕」這件事。耶穌自己被最愛的民族拒絕,被門徒離棄,甚至被釘上十字架。但祂的回應,卻不是防衛、報復或逃避,而是愛與赦免:「父啊!赦免他們,因為他們所做的,他們不曉得。」(路加福音23:34)這句話揭示了屬靈心理學的奧祕:真正的自由,不是別人都接納我,而是我在神裡面有完全的接納。
主耶穌的身分不因人的拒絕而改變,反而因祂的順服而成就救恩。同樣地,信徒的價值不是由「別人聽不聽福音」決定,而是由「我是否忠心順服」來衡量。因此,當我們傳福音被拒絕時,這不是個人失敗,而是參與基督受苦的榮耀機會。「祂既為我們受了苦,就給我們留下榜樣,叫我們跟隨祂的腳蹤行。」(彼得前書2:21)
三、如何轉「害怕」為「勇敢」?
如何從「害怕被拒絕」走向「勇敢去愛」?這裡有三個靈命與心理並進的更新方向:
- 從「自我中心」轉向「基督中心」
心理學上,「恐懼」往往源於「我」——我怕尷尬、怕失敗、怕沒面子。但屬靈的眼光提醒我們:傳福音不是表現自己,而是彰顯基督。「我們傳揚祂,不是傳自己,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。」(哥林多後書4:5)
當焦點從「我能否被接受」轉向「基督是否被見證」,心裡的壓力自然減輕。拒絕我的人,不是拒絕我,而是拒絕主(路加福音10:16)。我不再是被審判的對象,而是被差派的僕人。
- 從「恐懼拒絕」轉向「確知接納」
心理學強調「自我接納」,但聖經提供更深層的真理:神已完全接納你。「祂在愛子裡,使我們被接納。」(以弗所書1:6)當信徒深信「我在神眼中是蒙悅納的」,外界的拒絕就不再定義我的價值。這是一種屬靈的免疫力——外在的否定,不能奪去內在的安息。
- 從「表現防衛」轉向「愛的行動」
當我們想證明自己,就會以結果為導向(多少人信主?有沒有人感動?)但神看重的是愛。「完全的愛可以除去懼怕。」(約翰一書4:18)當愛成為動機,拒絕就不再可怕,因為我不是為了成功,而是為了愛那個靈魂。愛能使我們有勇氣走近陌生人,因為我們知道——每一個靈魂都值得被聽見、被關懷。
四、如何成為勇敢的佈道者?
- 始於理解和接納
牧者不要急著說:「你不夠有信心!」要幫助信徒理解:恐懼是人性的自然反應,神接納軟弱的人。
- 安全的學習環境
可以安排「模擬佈道」或「兩人一組街頭關懷」,讓信徒在團隊支持下學習開口。
- 重視情緒和陪伴
邀請信徒分享第一次被拒絕的經驗,並見證如何在下一次仍勇敢站起來。
- 建立關係為導向
從「結果導向」轉為「關係導向」,幫助信徒看見:派發單張不是任務,而是建立橋樑。拒絕也許是暫時的,關懷卻能持久。
結語:帶著愛,走出去!
有一位姊妹在街頭派單張時被人冷言拒絕,眼淚差點掉下來。她回家禱告,心裡聽見一句溫柔的話:「我也被拒絕過,但我仍然愛他們。」那一刻,她明白了——傳福音不是比勇氣,而是活出愛。
親愛的弟兄姊妹,你不是去證明自己,而是去代表主;你不是被拒絕,而是被差派。讓我們帶著基督的愛走出去,即使被拒絕,也不再退縮;因為主已在前面,在每一次的拒絕中,預備恩典的相遇。
相關文章:
- 【宣教行動】:蝴蝶飛舞翅膀產生的效應
- 【宣教行動】:如何克服傳福音時被拒絕
- 【專題研究】:美國華人新移民的挑戰
- 【專題研究】:紐約華人社區的需求與關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