牧養宣教從人的需要入手

牧養宣教從人的需要入手

宋愛家牧師

  自從成為角聲同工,我就常常思考,在紐約這個多元、浮躁、追求物慾、生活節奏又快的都市,怎樣的宣教才是最合宜的方式?因為我眼中所看見的華人群體大多數處於拼命賺錢的生活狀態中,這一點和中國當年改革開放初期是很像的。大家被金錢(瑪門)牽著走的時候,無暇顧及靈魂的需要。他們跑的太快,以至於把靈魂給跑丟了。但是,從另一個方面講,這是最優質的宣教禾場,因為他們太需要福音了。無論是因為承載著一家人的經濟需要而冒險偷渡的非法移民群體,還是因為嚮往自由而投奔美國的中產階層,他們都是迷失的「羊」,都是主藉著各種環境把他們帶出來預備接受福音的「羊」。

  當我們明白這一點的時候,內心就充滿了對宣教和傳福音的期待。因為我們知道這群人來到美國是神的手親自召集他們來的,是神福音進程中計劃的一部分而已,我們就滿懷期待向他們宣教,向他們傳天國的福音。

問題是如何傳?

  答案是從尋找他們、餵養他們、保護他們、醫治他們入手,這是在美國的華人群體最需要的,當我們從他們需要出發的時候,我們就走進他們的生命,也走進他們的心中了。當我們再開口講福音的時候,福音也就會成為他們心中這塊天地的好種子,發芽結實。

  尤其是在宣教的工場上,單靠口頭的傳講已遠遠不夠,主耶穌自己的榜樣深深提醒我——祂是那位大牧人,不僅尋找失喪的羊,更親自餵養、保護並醫治每一隻迷失的心靈。因此,我深信,宣教若要真實、有效且有果效,必須回到「牧養」的核心,也就是「牧養型宣教」。

一、學習聖經中的牧養宣教」從耶穌的腳蹤說起

  主耶穌自己說:「我是好牧人;好牧人為羊捨命。」(約翰福音10:11)這句簡單卻震撼的話,成為我對「牧養宣教」最深刻的領受。耶穌不僅是傳道人,更是牧人;祂不是從遠處喊話,而是親近每一位傷心的人。祂看見撒瑪利亞婦人內心的乾渴,這婦人說:「先生,請把這水賜給我,叫我不渴,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。」(約翰福音 4:15 和合本)。祂也憐憫五餅二魚前的群眾,耶穌說:「不用他們去,你們給他們吃吧!」(馬太福音 14:16 和合本)。祂觸摸沒有人敢觸摸的麻瘋病人,耶穌動了慈心,就伸手摸他,說:「我肯,你潔淨了吧!」(馬可福音 1:41 和合本)。祂總是以牧養的姿態宣告神的國度臨到人間。

  在紐約有很多「撒馬利亞」婦人,他們在這個慾望都市中無法經歷靈魂的滿足。無論物質多麼豐富,她們的內心都是饑渴的。而且這一饑渴就是數年的饑渴,當我們道出他們靈魂饑渴的時候,他們就驚呼,真的有一位能夠供應活水泉源的主,耶穌的名字也會進入他們的心中。

  我們也需要隨時帶著五餅二魚,供給不同需要的人。我們不要小看他們生活中的需要,有人可能真是為了一頓飯,可以聽你講一個小時,那我們就給他們餅換來這寶貴的一個小時。當他們邊吃餅邊聽我們講福音的時候,聖靈就動工了。先從他們肉體最基本的需要入手,這是最划算的「福音生意」啊,我們為神的國賺得盆滿缽滿!

  我們要求主賜下醫治的大能,這樣我們就可以接近患病的群體。得病的人最需要的是醫治,無論是心理的疾病、還是身體的疾病,都迫切需要醫治。當我們願意親近病人,並且帶著愛心觸摸他們的時候,主耶穌的醫治會臨到這些病人。當他們得到醫治,他們就經歷到了福音的大能,在鑒察的時候把榮耀歸給主。

  這也是為什麼「牧養型宣教」必須立足於真實的生命接觸和愛心的服事。宣教不是項目、不是策略,更不是表演,是以耶穌的心為心,去靠近、陪伴、扶持那些迷失的人。正如彼得被主呼召時所領受的使命「「你餵養我的羊……你牧養我的羊。」

二、角聲的四大牧養行動方針是最好的城市宣教策略

  在角聲宣教士學院的教學中,勞伯祥牧師提出「尋找、餵養、保護、醫治」這四個行動步驟。這不僅僅是一套工作流程,更是一種從聖經中提煉出的「牧養宣教模型」。

  1. 尋找(Search):如同路加福音15章裡,那位牧人「撇下九十九隻羊,去找那失落的一隻」,我們的服事對象不僅是走進教會的人,更是街頭巷尾、邊緣破碎、失望無助的靈魂。尋找,是主動的宣教,是回應耶穌「往普天下去」的差遣。主動尋找很難,因為大多數會看到自己手裡的九十九隻羊,他們會覺得很滿足啊!更多人會問,為什麼要去尋找那一隻?那一隻羊也許是因為自己的行為有問題才跑丟了,既然那麼難搞,交給別人搞算了,可是耶穌卻看中那一隻失落的羊。我們不僅要去尋找,而且要動員教會裡的九十九隻羊一起出去尋找。因為這九十九隻羊是蒙了恩典的羊,是經歷過醫治的羊,他們理應體恤失落的羊所面臨的困難和苦楚。
  2. 餵養(Feed:耶穌說:「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,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。」(馬太福音4:4)。餵養也包括提供實際的關懷——食物、住宿、醫藥、心理支持。靈魂和肉體的雙重餵養,才能真實見證基督的愛。今天,很多教會太注重屬靈的餵養,我們姑且不談他們給的屬靈糧食是否健康,重要的他們忽略了人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。他們可以為他們禱告說:「平平安安的去吧」,卻不會在意他們生活的缺乏。他們可以要求他們不要停止聚會,卻忽略了他們不能來聚會的原因。當我們忽略婚姻家庭的矛盾、忽略他們情感的需要,而光談要來教會聚會,他們無法感受到教會的價值和功用。
  3. 保護(Protect):在這個充滿誘惑與危險的社會中,許多初信者、弱勢群體需要教會成為他們屬靈的避難所。耶穌在約翰福音17章的代禱裡為門徒祈求「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」,這也是我們在城市宣教中不可或缺的使命。近兩年,走線移民的群體龐大,他們經歷了恐懼和患難來到美國,內心迫切尋求保護。他們害怕被驅逐,害怕被騙,害怕在陌生的地方被歧視和攻擊。當我們身處援手,願意張開雙臂擁抱他們,站在他們身邊保護他們的時候,他們就會被主的愛吸引。而他們經歷到主的愛、主的保護和內心真正平安的時候,他們就會相信並跟隨主耶穌。
  4. 醫治(Heal):主耶穌的服事充滿醫治:「耶穌走遍各城各鄉,在會堂裡教訓人,宣講天國的福音,又醫治各樣的病症。」(馬太福音 9:35 和合本)。我們今天所面對的,不只是身體疾病,更有心理創傷、家庭破碎、成癮與自殺等社會問題。每一位傳福音的宣教士不僅要帶出救恩的福音,也要承接耶穌醫治人的恩典。我們要求主賜給我們醫治的恩賜,這個時代患病的多是過度依賴醫療系統。今天醫院人滿為患,教堂冷冷清清,是主的能力減少了嗎?耶和華神的臂膀縮短了嗎?不是!是我們的信心減小了,我們傳福音的方式狹窄了。無論是心理的創傷,身體的疾病,主耶穌都可以醫治。是時候改變福音的策略了,讓福音的大能衝破理性的藩籬。

三、牧養宣教的屬靈策略與挑戰

  牧養宣教並不意味著「軟弱」或「溫情主義」,它需要極強的屬靈敏銳度與策略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9章22節說:「向什麼樣的人,我就作什麼樣的人,為要救些人。」他正是牧養宣教的實踐者——進入不同文化、族群、社會階層,靈活調適方式,但堅守福音的核心。我們需要更寬廣的胸懷,更多跨文化的包容和接納。我們要放下我們固有的偏見,讓上帝的寬廣在我們身上實現,讓上帝的博愛在我們身上彰顯。

  今日我們面對的,是LGBT群體、家庭暴力受害者、精神障礙者、老年人、街友與移民等族群。他們的需要複雜、背景各異,這要求我們不僅擁有神學裝備,更需要輔導經驗、社會工作能力、健康護理等綜合能力。「牧養型宣教」是一場屬靈的戰役,也是全人關懷的實踐。我們需要裝備,不僅是知識上的裝備,也需要心智上的裝備,能力上的裝備。

、結語

  在角聲的宣教士學院的教學中,我禱告所有學員不只是成為「講員」或「職員」,而是「牧人」——像耶穌那樣去尋找、餵養、保護和醫治。願主耶穌基督的腳蹤,引領我們走在合祂心意的宣教路上,直到我們見祂面時,可以說:「主啊,我沒有撇下祢的小羊。」

  願這篇文字,不只是寫在書本上的文章而已,更是你內心回應呼召的聲音。讓我們一同牧養,一同宣教,直到地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