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術宣教的生命牧養

藝術宣教的生命牧養

郝青松

  藝術宣教在歷史中曾經是非常重要的宣教方式,但在宗教改革之後的新教教會中常有誤解,擔心藝術自由會與真理相悖,以致對藝術宣教的使用遠遠不如初代教會和中世紀時期。今天是一個圖像時代,世界已經被圖像所把握。但世界始終沒有脫離上帝掌管,被祂完全放在福音大使命的藍圖之中。因此,在圖像時代更要喚起藝術宣教復興的異象。

一、藝術家需要關懷和牧養

  藝術作為審美的形式,很容易被藝術家自我稱義,成為罪的藉口。回看創世記,最早的藝術家居然都出自該隱的後裔,令人深思和警醒:「雅八的兄弟名叫猶八;他是一切彈琴吹簫之人的祖師。洗拉又生了土八‧該隱;他是打造各樣銅鐵利器的。」(創世記 4:21-22 和合本)沿著這個思路,藝術與上帝相近的超驗性卻也使得藝術充滿羈越神的危險,例如啟蒙主義哲學家康德就為世界重新立法,藉藝術代上帝。他的再傳弟子,民國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「以美育代宗教」主張也是如此。現代藝術的「以藝術為藝術」實質上是拜了藝術的偶像。藝術家「以藝術為信仰」的口號冠冕堂皇,其實反映了藝術家這個群體普遍自負的生命問題,他們是一群亟待關懷的特殊群體。

  關懷藝術家並不容易,這是一個極為驕傲和敏感的人群。他們有特別的藝術恩賜,因此而極為自負,自比大師,但在現實生活中又常常自卑,困難重重。梵高就是典型的例子,他在有限的生命裡快速燃燒了自己,生前卻幾乎沒有賣出過作品。如畢加索一般在世就名利雙收的藝術家少之又少,與世界分別為聖跟隨基督者更是稀少。大多數藝術家還是在追求世間名利,又為此轄制,苦惱一生。據說紐約有十萬藝術家,但只有一千家畫廊,而且這些畫廊是面向全球選擇藝術家合作。所以紐約的藝術家一般都是第二身分,藝術發展的機會並沒有很多,需要另有一個第一職業方可生存下去。

  作為四十多年以城市關懷佈道為使命的資深宣教機構,基督教角聲佈道團注意到這一個特殊的圈外羊群,逐步設立了各項藝術事工,希望關懷和牧養到藝術家群體。

  保羅說:「向甚麼樣的人,我就作甚麼樣的人。」(哥林多前書 9:22 和合本)藝術家的藝術理想需要發展的機會,為此角聲藝術文化中心設立了藝術展廳,為藝術家提供展覽機會,平均每月一場,幫助藝術家的職業發展之路。

  我們也有基於基督信仰的藝術理解和判斷,關注藝術的生命維度,並希望在對藝術家的關懷中用生命藝術的主題影響他們,更重要的是,用我們自己的生命見證影響他們的生命改變。

二、建立藝術家宣教同工的異象

  回想中世紀那些美輪美奐的教堂建築和藝術,我們甚至都不一定知道那些建築師和藝術家的名字,但他們都是忠心而有能力的宣教工人。耶穌在世傳教的三年中,有一個重要的方法,就是在將要上十字架前從大眾事工中撤回來,專心訓練門徒。從而使得耶穌復活升天之後,使徒門可以有權柄和能力開始偉大的宣教運動。

  關懷藝術家,幫助藝術家的個人困難是必要的,神會使用這些方法帶領藝術家進入信仰的窄門。進而,神有更大的美意和計劃,是要使用藝術家,帶領他們成為宣教士,建立藝術宣教事工。藝術,只有在宣教的使命中才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——榮神益人。

  帶領藝術家信主似乎比常人更難,建立藝術宣教同工隊伍更是難上加難。但心中有了異象,就禱告主帶領實現。在悖謬的世界中建立基督的事工,沒有容易的事情。但靠著主的大能,「在你沒有難成的事」。保羅被異象帶領進入歐洲,用福音改變了世界。彼時的藝術家們在異象中建立教堂,繪製壁畫,讓世界成為眼看得見的異象,影響到無數人的眼睛和生命。

  今日,也盼望神把這一份異象放在更多藝術家心中,讓他們的目光從世界的情慾中轉離,去仰望神,去改變生命,去裝備自己,再進入世界作光作鹽,傳揚福音。

三、關懷大眾的藝術宣教使命

  藝術宣教事工中藝術家的身分應該轉換成藝術宣教士,藝術在這裡不再是藝術家的自娛自樂或者自我稱義,而是要榮神益人,傳講上帝的故事。

  耶穌說:「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。」聖靈啟示了聖經的寫作,告訴我們創造、墮落和救贖是人類歷史的線索和主題。聖靈也幫助我們讀懂聖經,知道這一位神是三位一體,明白耶穌道成肉身以贖罪祭拯救人類的奧秘,相信耶穌再來時所有人都要復活接受審判,而天國竟然是真實的存在。能讀懂聖經並相信基督的人是蒙福的,並非自己能力使然,而是源於神的揀選和保守。

  聖經的啟示寫作中有很多藝術的手法,這是神對我們的憐憫,使用比喻、形象等藝術方式講述神的奧秘,幫助我們理解福音。例如,耶和華以中東地理環境中常見的海沙和星空作比喻,幫助亞伯拉罕懂得他的後裔在上帝的應許中將極其繁多。

  同樣,藝術也會幫助福音的傳揚。中世紀的教堂被稱為石頭聖經,就是在教堂內遍佈繪畫和雕塑,以藝術語言講述聖經故事和真理,讓極大多數看不懂拉丁文聖經的民眾藉著圖像就可以明白聖經,進而依靠聖靈相信基督。很多隱含的道理,可以在藝術中直觀地顯明出來,譬如舊約對新約的預表,就可以在一幅畫中超時空並置舊約和新約的符號,建立兩者之間的預表關係。也可以在教堂內部的兩面牆之間建立預表,使整個教堂建築成為一個聖經裝置。這時候,藝術家首先是一位神學家,他要懂得聖經裡面複雜而宏觀的信仰要義;其次他要是一位藝術宣教士,能夠藉著藝術的手法簡明扼要、深入淺出傳達聖經的敘事和真理,讓文盲也可以懂得福音。

  當代基督徒藝術家的福音使命並未減弱,藝術在圖像時代具備更大的宣教能量。藝術中有審美,有愛,有光,集真善美於一身。因著愛人如己的緣故,藝術家在關懷大眾處境的時候反而會激發更多的藝術自由,產生獨特的藝術創作。無論風格如何創新,藝術都更接近真理,更傳遞生命,藝術因此在大使命中成為關懷和牧養的特別方式。藝術家要從圈外的羊成長為好牧人,藝術宣教也是牧養宣教。

  藝術在藝術宣教中找到追尋真理的道路,藝術也在福音大使命中得以實踐自身的存在價值。重要的不是藝術,而是生命。藝術家的生命需要被牧養,需要重生得救,需要渴慕真理,需要愛人如己,需要傳揚福音。我願相信,藝術宣教是神放在圖像時代的特別異象。
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