週二:福⾳⼼理洞察與牧養宣教策略
上課:9月2日-12月2日,逢週二上午8:30-10:30,共十二堂。
地點:宣教士學院一樓課室
講師:陳曉東牧師/博士
課程⼤綱(共12課,每課約兩⼩時):
第⼀課:信仰轉換的⼼理地圖
- 學習Rambo的七階段模型
- 認識信仰轉換的⼼理歷程與阻抗點
- 分組案例研討:⾃我分析從未信到相信的內在轉化路徑
第⼆課:認知失調與理性抗拒
- 探討費斯廷格理論
- 識別認知失調的語⾔與⾏為表現
- 實作練習:在街頭透過問卷操練蘇格拉底式提問引導法
第三課:⽂化⾝份與社會壓⼒
- 社會認同理論簡介(Tajfel)
- 如何處理⽂化背叛焦慮與群體排擠
- 情境演練:如何輔導⾝處家庭壓⼒中的初信者
第四課:情感創傷與宗教陰影
- 了解創傷與防禦機制
- 教會歷史創傷的辨識與轉化
- 學習創傷知情(trauma-informed)的牧養⽅法
第五課:理性懷疑者與科學思維者
- 如何與科學教育背景者對話
- 信仰與理性的整合(護教學)
- 操練:以邏輯與⾒證佈道的結合演練
第六課:⾝份認同與⾃我探索
- 信仰轉變與⾝份危機的⼼理過程
- 幫助⼈⾛過⾃我⽡解與重建之路
- ⼩組練習:從澄清價值觀的問答中進⾏對話
第七課:群體壓⼒與信仰決斷
- 分析個體對社會拒絕的恐懼
- 策略性地建⽴信仰⽀持系統
- 演練:如何協助⼈公開信仰⽽不斷裂與家⼈和親朋好友的關係
第⼋課:固執信念系統的挑戰
- 教條式思維與⼼理剛性分析
- 建⽴認知彈性與批判性思考的對話技巧
- 實作:使⽤「信仰更新對話卡」進⾏練習
第九課:個別化福⾳策略設計
- 統整學習,設計⼀對⼀福⾳⽅案
- 引導⽬標對象進⼊認識、互動與承諾階段
- ⼩組練習:擬定三種不同類型受眾的福⾳藍圖
第⼗課:牧養關係的建⽴與深化
- 信任建構的基本原則
- 如何⾯對不信任與退縮反應
- 案例討論:如何建⽴⾧期屬靈陪伴關係
第⼗⼀課:實務訓練與⼩組模擬
- 組隊進⾏「⼼理阻抗辨識與應對演練」
- 現場回饋與同⾏督導
- 撰寫個⼈談道的評估報告
第⼗⼆課:訓練他⼈成為佈道者
- 如何以⼩組帶領⽅式訓練⾨徒
- 模型化學習與培育同⼯的策略
- 任務設計:規劃⼀場佈道者訓練營
週三:如何與不同人群建立友誼的橋樑
上課:2025年9月3日- 12月4日,逢週三上午8:30-10:30,12節課,加兩個作業週。
地點:宣教士學院一樓課室
講師:宋爱家牧師
課程目標:
根據聖經原則、以耶穌與使徒的榜樣,理解當代多元社會人群的需求,設計具體行動策略,建立有意義的關係,為福音搭建「友誼之橋」。
- 幫助學生從聖經視角理解耶穌與使徒如何與不同人群建立友誼
- 熟悉當代社會的主要人群分類及其屬靈需求
- 掌握實用的傾聽技巧、信任建立策略與關係推進方法
- 具備實際設計「友誼式宣教計劃」的能力
課程⼤綱(共12課,每課約兩⼩時):
第一課:福音是關係的呼召——耶穌的友誼策略
- 耶穌如何與不同階層(稅吏、妓女、病人、文士)建立關係
- 友誼是橋樑,而非目的
- 小組討論:你最難建立關係的群體是誰?
第二課:使徒的策略——保羅的「做猶太人、做外邦人」原則
- 《哥林多前書9章》深度解讀
- 跨文化適應 不妥協真理
- 練習:為不同群體「換位思考」
第三課:識別當代社會主要人群分類(1)——被邊緣者
- 無家者、移民、LGBTQ+、精神病患
- 他們的痛苦與盼望
- 如何表達尊重而不妥協信仰立場?
第四課:識別當代社會主要人群分類(2)——職場、文化、科技世代
- 知識青年、職場人、創作者、科技族
- 小組活動:設計一份問卷或社交引導語
第五課:「傾聽」作為建立橋樑的第一步
- 路加福音中的耶穌式傾聽
- 實作訓練:如何做深度訪談
- 案例分析:不傾聽帶來的誤傷
第六課:信任的建立與維持
- 聖經中的信任破裂與恢復(大衛與約押、彼得與耶穌)
- 當別人不信任我們時怎麼辦?
- 小組角色扮演:贏得信任
第七課:從興趣與愛好出發的福音接觸點
- 體育、咖啡、閱讀、寵物等
- 設計「非宗教性」的友誼接觸點
- 作業:寫出5個接觸點的「福音化路徑」
第八課:不同宗教與文化背景中的「友誼策略」
- 面對佛教、伊斯蘭、天主教背景的人如何建立尊重關係
- 案例分享:台灣、美國的實地經驗
- 如何「先成為朋友,再傳講福音」
第九課:以家庭為單位建立友誼橋樑
- 邀請家庭聚餐的策略
- 兒童、父母、小組的組合策略
- 實際演練:家庭友誼事工模擬
第十課:苦難中成為朋友——病痛、失業、創傷
- 耶穌在病人與被壓制者中的服事
- 服事中的「沉默陪伴」藝術
- 見證與實作練習:醫院或災後情境模擬
第十一課:如何維持關係並進入更深層次信任
- 建立長期友誼的要素:真實性、持續性、捨己
- 「門徒式友誼」 「機會性接觸」
- 學生小組彙報:設計一條關係推進路徑
第十二課:整合項目展示:你的「友誼宣教計劃」
- 每位學生設計一個「友誼宣教行動項目」
- 內容包括:目標群體、友誼橋樑、行動步驟、跟進計劃
- 課堂展示,集體回饋,教師點評
參考書目:
倪柝聲:《如何傳福音》
上課:9月4日-12月5日,逢週四上午8:30-10:30,共十二堂。
地點:宣教士學院一樓課室
講師:勞伯祥牧師
第一課:導論——合格的講道者
- 帶領同學學習做一個合格的講道者;明白自己的角色及任務,應向誰負責,並注重講道者的靈命及性格的培養。
第二課:怎樣領受信息
- 講道者不是自說自話,是宣講神所托付的信息。故如何領受從神而來的信息,則是講道者的重中之重。
第三課:第一次試講
- 目的是讓教師了解學生在講道方面的能力,以提供適切的教導。在試講中,將鼓勵同學用心預備、傳講,同時在老師的指導下,從錯誤中學習,務必讓自己成為優秀的講道者。
第四課:經文直接解釋
- 聖經中藏有很多可以啟發心靈的亮光;老師將教導學生如何透過不同方法,從聖經的整體敍事,或逐字逐句去發掘及分解其中隱藏的亮光。
第五課:以經解經講道
- 全本聖經中的許多經文是有獨立意思的,但不同的聖經作者,按他們的獨特情況,而領受不同重點的意思,因而可以互相補充,從而讓一個主題表達得更加完整及有深度;也讓領受的人常有新的發現。
第六課:第二次試講
- 同學們要按第三及第四課的教導而預備講章,在課室中試講;以確定同學們了解所學的方法,既有操練機會,也可以彼此學習。
第七課:發展式講道
- 所謂發展式講道,是「由淺入深」,或是「深入淺出」地論述一個主題,介紹一個人物的經歷所給我們的提醒。這種講道的好處是了解一個完整的事件發展過程,思路清晰,讓聽者興趣盎然的學習。
第八課:解象式講道
- 聖經中用了很多「意境」、「異象」、「詩歌」、「比喻」等方式去描述神的心意,解象式講道是參考一個完整的及一貫的真理去講解其中的意思,這解釋聖經的方式常常讓聽者眼前一亮,帶來驚喜,領會一般語言難以表達的真理或神的心意。
第九課:第三次試講
- 同學們根據第五及第六課的學習,自選有關經文,預備講章。這將是更大的考驗,同學們必與有更強的信仰基礎及領悟能力,去預備一篇深入淺出的講道,或是把一個意境,一個現象正確的表達出來。
第十課:環繞式講道
- 意思是環繞着一個主題去講解,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環繞主題,但卻是不同角度,不同亮光的宣講,可以讓一個信息豐富地深入人心,不易忘記。環繞式講道有點像以色列人圍繞耶利哥城,靠主恩典,攻破人心中的堅固的營壘。
第十一課:怎樣寫講章
- 一篇好的、對心說話、改變生命的信息,講道者除了倚靠聖靈的幫助外,還需要有簡潔的修詞,有條有理,合情合理的描述;這方面可透過用心寫講章去達成。好的講章還會讓講者信心滿滿,胸有成竹的宣講。
第十二課:第四次試講
- 試講者除在課堂試講外,還要把講章交給老師批改;與前三次的試講一起決定本學期學習的成績。
上課:9月5日-12月6日,逢週五上午8:30-10:30,共十二堂。
地點:宣教士學院一樓課室
講師:王大為牧師
課程對象:
配合本學期「友誼宣教」主題而設計的佈道課程,課程名稱為【從懷疑到相信】,共 12 課,目的在幫助學員理解現代人對信仰的懷疑,學習聆聽與回應的技巧,並以聖經真理與福音信息,引導人走向信仰之路。
課程目標:
- 認識現代人對基督信仰常見的懷疑與反對意見
- 學習以愛心與真理回應提問者與懷疑者
- 建立從懷疑引導至信仰的佈道策略與步驟
- 預備學員以生命見證與理性對話,成為福音使者
- 介紹有效傳福音資源,如:啟發影片
課程大綱(共12課,每課約兩⼩時):
第一課:了解懷疑者的心路歷程
- 誰是懷疑者?有哪些類型?
- 從知識性懷疑、情感性懷疑,到意志性的拒絕
- 現代文化的影響:後現代、科學主義、多元主義
- 同理心與聆聽的重要性
第二課:神存在嗎?
- 無神論與不可知論的立場
- 神存在的哲學與神學論證
- 如何用簡單語言說明神存在的合理性
第三課:聖經可信嗎?
- 聖經的歷史性與考古學證據
- 聖經與科學的關係
- 回應「聖經都是人寫的」的質疑
第四課:為何世間存在苦難與邪惡?
- 神全能又慈愛,為何世界仍有苦難?
- 自由意志與墮落世界的觀念
- 耶穌的十字架:神與我們一同受苦
第五課:耶穌真的是神嗎?
- 耶穌的歷史性與聖經中的宣稱
- 復活的證據與意義
- 回應「耶穌只是個好老師」的說法
第六課:只有耶穌是道路嗎?
- 「基督獨尊」與宗教多元的張力
- 為什麼其他宗教不能拯救?
- 回應「只要有誠心就行」的觀念
第七課:宗教只是人的寄託嗎?
- 信仰是否只是心理安慰?
- 宗教與真理的差別
- 神如何真實介入歷史與生命
第八課:教會是否充滿偽善者?
- 基督徒也會犯罪與失敗
- 教會的本質與使命
- 回應「我信耶穌但不信教會」的說法
第九課:基督徒可以有疑問嗎?
- 信仰中的掙扎與成長
- 聖經中信心與懷疑並存的例子(如:多馬)
- 鼓勵誠實提問、持續尋求
第十課:如何與懷疑者對話?
- 佈道的態度:聆聽、同理、引導
- 問題背後的問題:情感與經驗
- 回應的步驟:肯定→提問→引導→見證
第十一課:個人見證的力量
- 如何講述自己的信主歷程
- 見證的結構:信主前、如何信主、信主後的改變
- 將見證連接到福音核心
第十二課:從懷疑到信仰的旅程
- 總結:佈道的流程與策略
- 幫助人邁出信心的第一步
- 禱告與聖靈的工作
- 小組實作:模擬佈道對話與回應挑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