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代都市跨文化宣教
與全球微型網絡教會運動
上課:5月6日-8月5日,逢週二上午8:30-10:30,共十二堂。
地點:宣教士學院一樓課室
講師:陳曉東牧師/博士
跨學科焦點整合:宣教神學 + 教會歷史案例 + 社會學與文化研究+項目管理
課程大綱(共12課)
第1課:課程導論與宣教問題意識建立 (May 6, 2025)
• 宣教神學導向:神的使命(Missio Dei)與城市宣教的必要性
• 歷史參照:耶路撒冷與安提阿教會的雙重差傳模式
• 項目啟動任務:定義目標文化群體與植堂(或事工開拓)使命宣言
第2課:保羅的末世教會觀與宣教神學 (May 13, 2025)
• 神學核心:已然未然中的教會使命與跨文化召命
• 歷史參照:保羅三次宣教旅程與城市戰略(哥林多、以弗所)
• 項目管理:確立關鍵願景與「宣教項目畫布」(Mission Canvas)
第3課:當代都市化、全球化與文化張力 (May 20, 2025)
• 神學反思:創造與文化多樣性中的神的救恩計劃
• 社會分析:移民潮、全球化與去全球化、城市化、萬物互聯語境的崛起
• 項目工具:學習SWOT分析法,思考文化群體的福音機會與挑戰
第4課:歷史中的跨文化宣教範例與演進 (May 27, 2025)
• 神學主題:道成肉身與文化適應
• 歷史案例:戴德生、中國內地會;聖西里爾與斯拉夫語系民族
• 任務應用:規劃文化進入與關係建立策略
第5課:微型教會與去中心化教會運動神學 (June 3, 2025)
• 神學主題:以家庭/網絡為基本單位的教會觀(小如芥菜種)
• 歷史案例:初代家庭教會、中國家庭教會運動、全球微小型教會運動
• 行動任務:設計微型教會結構圖與功能分配
第6課:教會為差派中心——安提阿模式再造 (June, 10, 2025)
• 神學主題:現在的教會不是目的地,而是差派中心(徒13)
• 歷史案例:安提阿教會 vs 羅馬教會的使命取向
• 任務管理:設計差派流程與資源系統(包含RACI表)
第7課:門徒訓練與靈命塑造策略 (June, 24, 2025)
• 神學主題:在末世張力中建立復活生命的門徒(腓3:10)
• 歷史案例:衛斯理小組與教會更新、地下教會門訓系統
• 任務產出:建立三階段門訓路徑圖(信 → 行 → 差)
第8課:數位與AI時代的宣教行動轉型(July, 1, 2025)
• 神學反思:媒體不是工具,而是現實空間的呈現
• 現況參照:元宇宙教會、YouVersion、AI牧養助理的出現
• 項目應用:設計數位門徒平台(工具:Notion/Discord/Telegram)
第9課:風險評估、信心與受限環境中的智慧宣教 (July 8, 2025)
• 神學主題:十字架下的差傳智慧與信心(林後4)
• 歷史參照:地下教會、蘇聯與伊朗的教會得勝經驗
• 任務管理:設計風險回應計劃(風險矩陣、應變流程)
第10課:社會轉化與城市公共神學參與 (July 8, 2025)
• 神學主題:教會作為城市中的光與鹽(太5:13-16)
• 歷史案例:約翰·衛斯理與社會改革運動
• 任務應用:設計一個「福音社會行動項目提案」
第11課:全球合作與跨文化網絡建構 (July 15, 2025)
• 神學主題:多元肢體合一與普世差傳(林前12)
• 歷史案例:愛丁堡宣教會議、全球南方宣教士興起
• 行動任務:設計一個宣教夥伴聯盟模型(分區網絡架構圖)
第12課:成果展示與末世盼望中的差派行動 (July 22, 2025)
• 神學主題:為主再來預備的新婦教會(弗5:27;啟21)
• 總結任務:成果簡報與宣教項目書提交
• 敬拜差派:以禱告與領受差遣結束課程
推薦資源(跨學科融合)
• 神學經典:《The Mission of God》(Christopher J. H. Wright)
• 宣教歷史:《基督教會史》(Bruce Shelley)
• 項目管理:《Project Management for Ministry Teams》(Michael J. Anthony)
• 文化研究:《Globalization and Theology》(Craig Ott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