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世欽牧師談華人福音策略

擴張帳幕堅固橛子

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陳世欽牧師談華人福音策略

在這複雜多變、難以確定的世代,福音需要龐大且迫切;身處於這時代、作為華人教會一份子,我們應作出怎樣的貢獻?我們該以哪些具體行動和原則來回應全世界的福音需要?這一部分,陳世欽牧師將帶領我們了解世界華人教會的現況,進而談到華人的福音策略。

初期教會發展的那條線

「談到華人福音策略,首先不得不坦誠地面對一個事實,就是『華人』或我們所說廣義的『漢族』,實際是散居於世界的一個民族(Diaspora Chinese),這是非常非常獨特的。」

而華人散居世界的特點,似與初期教會的發展軌跡相呼應:「假如我們注意看初期教會的發展歷史與背景,福音從猶太人出來,最初上帝揀選亞伯拉罕,由亞伯拉罕生出一個民族、一個國家,就是希伯來民族,後來成為猶太國;來到新約,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界,當耶穌完成救贖計劃,在五旬節過後,教會就正式有位格地在地上被建立起來。若我們仔細看使徒行傳有關初期教會的發展,也就是所謂的『福音策略』怎樣進行,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察——使徒行傳記述的福音進程有一個共通點,當時教會發展的那條線,基本上都是從猶太人開始。無論是第八章門徒們因受逼迫而分散、來到第十一章門徒開始刻意地向當地民眾傳福音,後來建立了安提阿教會,成為以外邦人為主的教會……無論怎麼看,初期教會發展的那一條線,是由每個地區的猶太人成為那地方初期教會最基本的人群開始。包括保羅,當保羅受上帝呼召,成為外邦人的使徒,保羅的福音策略不是他自己走進外邦人當中,而是刻意去找已經在不同外邦城市裡散居的猶太人。他通常先找猶太人的會堂,在會堂裡建立關係,從那線關係開始慢慢打開當地的網絡。因此很明顯,我們看初期教會的福音策略,似乎有一條線,因有散居的猶太人,教會的發展、福音的擴展,才能那麼穩定地、有策略地進行,那條線是相當重要的。」

回到今天散居世界各地的華人信徒,嘗試了解我們在普世宣教中的角色,也是非常獨特而重要:「我們不得不承認上帝愛我們華人,一造就造了四十億多的華人,當中將近一億多散居於世界各地超過一百八十幾個國家。在這些當地華人中,上帝揀選了祂的子民,建立了海外華人教會(Oversea Chinese Churches)。我們應該為此感到驕傲,我的驕傲是指一種『榮幸』(privilege),因為上帝特愛我們華人,特別是散居海外的華人。」

縱觀海外華人散居的歷史,可追溯至二百多年前,當時很多華人離開祖國,去到東南亞、北美、南美、大洋洲,或是非洲;歐洲的華人移民算是最新的一群,大概是四十多年,因此歐洲的華人教會普遍成立少於三十年。「我想要強調的是,當我們談到華人的福音策略,我相信上帝真的有祂的心意。散居的猶太人對初期教會的宣教事工扮演著不能磨滅的角色,我同時相信今天散居的華人對普世宣教扮演重要的角色。在上帝的全能掌握下,祂已經在鋪陳,把華人散居在不同地方,無論出於甚麼動力或原因,華人走向世界,在這個事實的背後,我仍然相信上帝掌權。」

海外移民的跨越與移民宣教

散居海外的華人,或是海外的華人教會和基督徒,有甚麼特別之處呢?「所有海外華人都是移民(We are all immigrants),這背後代表著很重要的東西,跟早期羅馬帝國猶太人有類似的地方,就是做了『跨越』(crossover)。」移民不單跨越了地理,當他進入新的群體、面對新的文化,需要重新適應,也要掌握學習新的語言,甚至開始在身份上作出調整,以融入多元民族的環境(multi-ethnic community)。「對於海外華人,我認為是上帝給我們的一個優勢,祂使海外華人已經在跨越的這事情上在做了很多的裝備。」

上一部分談到,現今全世界七十九億人口,當中有三十三億福音未得群體,除非有教會和基督徒刻意走進他們中間,他們是不可能聽見耶穌基督的福音。但走進這些群體、與他們建立關係,卻是非常的不容易,不單身份上的差異,更存在語言和生活習俗、生活環境上的差別。「但是我們海外的華人已經跨越了,我們已經適應不同的環境,就像我。我在馬來西亞長大,長大的環境有馬來人、印度人,還有當地的土著,跟不同族群的人在一起。我們從小孩子時期開始一起玩,那年代我們說英文,馬來人、印度人、土著一同上學的時候都是讀英文(後面的年代讀馬來文),你會發覺,在我們溝通的過程中,印度人說印度話,我們就聽印度話,接受不同的語言、不同的民族、不同的文化。吃東西的時候,大家拿各自的東西到學校,味道都不一樣。」處身多元民族的環境有助於學習接納、尊重不同背景、文化、習慣、語言的族群,這也造就了海外華人的優勢:「今天只要你是海外華人教會的一份子,我真心盼望你認真地看待這個問題,因為上帝有祂的心意,那就是移民宣教。我們看見這時代的大環境一直在改變,假如今天我們、特別是海外華人基督徒,本來是為著我們下一代、為著更好的明天、未來而做了很多跨越,裡頭包含了付出、犧牲、擺上、受苦等等。假如我們把『為著自己的好處』,轉換成是為了耶穌基督、為了上帝的國度、為了祂的榮耀、為了祂的使命,我覺得所有海外華人基督徒是最佳的跨文化宣教的人選。我相信這是上帝的心意,把華人散居在世界各地,在今天這個特別的時代中,給我們這個機會。」

跨越兩個千年與兩個世紀

陳世欽牧師續指:「我常常提醒自己,能夠活在今天這時代是上帝特別的恩典,真的是上帝無比的恩典。我經常講這個觀念:今天你和我這一群人,在整個人類歷史當中非常獨特。就像我自己出生在六十年代,是活在兩個千年中間(between two millennium);同時我們也跨越兩個世紀(cross two century),從二十世紀進入二十一世紀,所以我們是很獨特的一群人,從歷史角度來看,在兩個世紀跟兩個千年的交界中,我們出現了,這難道沒有上帝的心意嗎?整個世界改變的趨勢跟過去五十年幾乎完全不一樣,這些改變難道只是為了多一點網絡、多一點科技而已嗎?還是上帝有祂的心意?」

他再次強調,移民宣教對華人來說是一個必然,在未來五到十五年將出現不斷的移民潮,包括營商移民、教育移民,甚至政治移民,移民宣教亦將越來越明顯,這是今天華人教會領袖需要思考的現況。「今天海外華人教會需要問一個問題:我們有沒有幫助弟兄姊妹,預備他們,譬如說給他們一個基本的信仰認知——上帝選召我、呼召我,移民本身不是為了更好的未來而已,移民乃是上帝給我的一個呼召,帶著使命;我從我現有的居住環境搬到另一處地方,雖然可能是基於一些政治因素、營商因素、教育因素,但是有一個崇高的目標。」本地的教會領袖亦應思考,該怎樣裝備正計劃移民的肢體,讓他們明白他是帶著上帝的呼召和使命,當他到達另一處地方,要怎麼成為當地華人,以致成為當地人的祝福,成為上帝恩典流通的管道。在他移民之先,已經在心態上作出預備:我不像任何其他的移民,只是為了一口飯,為了更安定的未來,為了逃避某一些不想看見的狀態,乃是因為知道上帝的主權,上帝的呼召,跟上帝給我的使命。「因此,要開始刻意設計一些門徒生活操練,落實信仰、生活、使命,把三者接合,讓每一個弟兄姊妹在現有的地方開始做一些裝備,給他們知道呼召、使命,然後特意在上帝帶領你去的、新的一個國家、新的一個環境,去履行耶穌基督的使命。」

學會跨越種族主義心態

針對移民宣教的另一層問題,是關於華人的種族主義(Ethnic-central)心態。陳世欽牧師指:「華人是比較心胸狹窄的,我也是華人,很多時候我們去到哪裡都想著華人,到了一個國外地方,我們就找中國街、中國城(China Town),找華人商店,去吃華人餐,甚麼都是華人。因此海外華人的接觸群體仍然是非常狹窄,即使到了一個非華人的群體,還是擺脫不了種族主義(Ethnic-central mentality)的心態。」「我覺得這其實不合乎聖經,真的不合乎聖經,我們要很坦誠去面對這現實問題。假如我們相信上帝愛世人,相信耶穌的使命是萬國萬民,耶穌說『耶路撒冷、猶太全地、撒馬利亞、直到地極』,這些都不是先做第一個,再做第二個。耶穌所說的是:『Jerusalem and Judea and Samaria and end of the earth』,是同時進行的。所以耶穌給你和我的操練,就是怎樣能夠擴大心胸,我們能夠跨越。」

陳世欽牧師分享他在美國華人教會講道時的真實經驗,當他完成講道後坐下來和會友談話,會聽見身處美國的華人基督徒說:「你看他們外國人這樣這樣這樣⋯⋯」、「外國人⋯⋯外國人⋯⋯」,後來他覺得需要在講台上講一講這個問題,「我在講台上說,我發現我們在這一邊談話的時候,我們不知不覺,可能我們不是故意的,但在不是故意裡面,又反映出我們一些潛意識(Sub-conscious)的東西。我說:「你們有沒有注意到,我們在美國,每當我們在一起談到『美國人』時,我們說『他們外國人』,誰是『外國人』?你是『外國人』,我是『外國人』,他們是本地人,我們是來到別人的國家。」這「外國人」的觀念,或是來自「中」國的心態(Chinese Mentality),We are the center of the earth。「我們應該尊重本地人,說:『你看他們美國人』、『他們本地人』,不要說『他們外國人』。這是心態的問題,說話在某程度上表明我們一些想法,我們要學習怎樣超越。」

移民宣教是上帝給海外華人基督徒的呼召和使命,當我們走進另一個國家,應投入到本地群體當中,成為當地人的祝福,因上帝愛世人——福音使命必然是萬國萬民。

10/40之窗」與華人宣教

陳世欽牧師感恩上帝賜福中國,在過去三十到三十五年間,中國躍升為全世界排行第二的經濟大國。他回想2013至2014年被提出的「一帶一路」經濟策略,看到「一帶一路」涵蓋的版塊,心裡感到非常震撼:「我們不要帶著任何政治眼光來看這事。我心裡震撼的原因不是說這一套經濟策略有多棒,它本身是一個對抗美國的經濟策略,透過『一帶一路』成立亞洲投資銀行,對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,這兩者之間是政治問題,我們不談。我所看到的是『一帶一路』的版塊,這一個個版塊跟另一個版塊很靠近——10/40之窗」(Ten Forty Window)。

陳世欽牧師指出,談宣教的時候,我們知道在北緯10度到40度畫一個長方形,就會得出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,同時也是全世界基督徒人數最少的地方,那就是「10/40之窗」,而全球三十多億的福音未得群體都在「10/40之窗」裡頭。「一帶一路」版塊跟「10/40之窗」版塊有很多不謀而合的地方,這裡面存在很大的優勢:在正常情況下,「10/40之窗」裡很多地方簽證很難拿、全職宣教很難去到;在那些地方,傳統西方、白人宣教已被杯葛,進入二十一世紀,原有最強烈的宣教士群體——韓國宣教士(Korean Missionary)也開始被杯葛,被限制進入「10/40之窗」。但是,在「一帶一路」之下,中國政府投放很多資金讓這些地方進行基礎建設發展,讓這些版塊中許多未有開放給福音的國家對中國人有不同的印象:「他們覺得這些人很好,韓國人(Korean)他不喜歡,一看到韓國人就開始有防備,白人更不喜歡,現在呢?Chinese, Come! Come! Come! 一方面他們不錯,另外,他們有錢。我發覺這是上帝的手在做,意思也是說,今天海外的華人教會,甚至包括一些國內的基督徒,我們怎樣把握這個契機?當我們開始被接納,在某一個程度上受歡迎,怎樣能善用這個機會呢?無論是教育宣教(Education as Mission)、商業宣教(Business as Mission,很多不同的方式,怎樣真正地去祝福那一些地區,但是同時能夠把基督信仰,在信仰、生活、使命當中,把它落實出來。」

他深信這是上帝給海外華人教會的恩典,需要把握機會和時間:「最近這一兩年開始發覺這門越來越窄,很多地區的一些老百姓覺得『一帶一路』讓他們有一點不喜歡,一些負面情緒開始出來,一些地區開始一點點稍微針對『華人』這形象;再加上這一年多的疫情,出現一些不好聽的、對華人的歧視語言,造成一些地區開始有anti-Chinese跟anti-Asian的情緒,我覺得這是很不幸的。所以海外華人教會更應該抓緊時間、把握機會,怎樣在這一些福音未得的群體當中,好好來為耶穌基督落實祂的使命。」

華人移民後代的福音策略

除了積極進入「10/40之窗」宣教,陳世欽牧師更提到華人移民的第二、第三代帶來的優勢:「我們海外移民到了第二代、第三代,已經掌握了當地的語言,第二代基督徒又開始跟當地人連結(networking)不錯,所以海外華人教會應該思考另一個福音策略——怎樣強化本地人的教會。一般上本地人教會可能稍微有不足,可能資源不足夠,怎樣強化他們,使他們最終能建立起來,他們就向更多當地的民族來得人。」以印尼為例,印尼目前是世界第四大國,人口兩億七千萬,是擁有最多穆斯林的單一國家。「我經常跟印尼的華人教會談這問題,我說,上帝給印尼教會很多資源,但本身的印尼教會通常有一些不足。我們在印尼的華人教會怎樣能把握機會,我們既然能用印尼的語言,第二、第三代都能夠說和聽,完全聽不出口音,怎樣能夠跟當地的群體建立,加強聯繫當地印尼華人和教會,他們就去到各自的群體裡面去為耶穌基督得更多的人。」

另一個福音策略是掌握獨特的環境。陳世欽牧師回想他在法國巴黎帶領教會領袖培訓的經驗,他心裡帶著感動向同行的五十多人說:「今天上帝把我們放在法國,一定有祂的原因。我們的第二代、第三代一開口流利法文,上帝一定有祂的心意。」他看到法國的華人教會很獨特,當把地圖攤開來看,從法國往西再往南會來到一個很大的島,可稱作「大陸」(Continent),那是非洲。非洲北半部有十九個國家都是穆斯林國家,但那裡的人都用法語,因為過去是法國統治。「今天我們華人受歡迎,而在法國成長的華人基督徒操流利的法語,同時非洲現在很多地方開放給華人——假如我們能看見這是上帝給的,這是不得了的契機,我們怎樣建立關係,怎樣能夠把握這個機會,能夠成為更多當地人的祝福。」

就求上帝給全球華人教會領袖和基督徒有看見和心志,為著達成福音宣揚的大使命,善用福音策略和優勢,祝福世界各地,作基督的漁夫,得人如得魚。以賽亞書 54章2節:「要擴張你帳幕之地,張大你居所的幔子,不要限止;要放長你的繩子,堅固你的橛子。」

文:蘇海玲